漯河市高级中学 彭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这两个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意义等,对于光合作用中的相关实验以及研究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进行转化的,如光能是如何被吸收利用并逐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等并不清楚。这节课的学习,是继学生学习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验之后,引导学生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通过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特点进一步构建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概念,在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和意义的同时,能够将光合作用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教目标:
1.能从物质和能量观的视角,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过程。
2.通过对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的比较和归纳及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总结,锻炼科学思维,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3.能利用光合作用有关知识解决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光反应以及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设置情境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的融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图片、视频,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直观演示;利用智慧黑板设计问题导读、涂鸦填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探究法:利用智慧黑板设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答题游戏等活动,通过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三)分组讨论法:针对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智慧展台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课堂引入 提示学生回忆上节课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在智慧黑板展示答题游戏,鼓励学生作答。 | 学生积极主动上台作答 | 通过回忆导入新课,利用答题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学生作答后,给与肯定评价。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回顾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并根据反应式引出以下两个问题: CO2和H2O在什么时候被利用?怎样利用? (CH2O)和O2在什么时候产生?怎样产生? 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在PPT上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大声朗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的比较和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 2.从物质和能量观的角度,阐明光合作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过程。 3.利用光合作用有关知识解决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 朗读结束,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动画(光合作用的过程),设问:光合作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阅读教材103-105页,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光反应阶段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2.暗反应阶段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与各小组交流、讨论,帮助学生从课本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5分钟后,由2个小组代表使用智慧黑板展示小组内讨论成果。 组织学生一起对智慧黑板上答案进行讨论评价,评价结束后,在PPT上展示老师总结的答案: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正、完善。 | 学生回忆并回答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学生大声朗读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学生起立,开始总结并讨论。 两个小组代表分别在智慧黑板上书写。 小组评价 学生观看PPT,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完善。 | 通过问题,引入新课学习。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通过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
然后,给学生补充有关[H]的小知识:NADP+(辅酶Ⅱ)是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物,很容易与(两个)电子和H+结合形成NADPH([H]即还原型辅酶Ⅱ), NADPH又很容易分离出氢,去还原别的物质,也就意味着电能在这里以化学能的形式积蓄起来,所以NADPH是携带一定能量的还原剂。帮助学生理解光反应中H+的产生和转移。 根据补充内容,引导学生写出[H]的产生和分解的反应式: NADP++H+→NADPH NADPH→NADP++H+ 根据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特点,提出问题: 图1——图4中甲、乙分别代表什么物质?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分钟后,请学生在智慧黑板上进行作答。 作答结束,组织学生对作答结果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依次对四幅图进行分析。并在PPT上给出答案: ①甲表示C3,乙表示C5、[H]、ATP ②甲表示C5、[H]、ATP,乙表示C3 ③甲表示C5、[H]、ATP,乙表示C3 ④甲表示C3,乙表示C5、[H]、ATP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进一步总结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和联系,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自行归纳。 | 学生思考、理解 学生书写反应式,进一步完善答案。 学生观看PPT,并思考讨论。 学生作答,书写答案。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并对自己作答情况总结性评价。 学生观看PPT,归纳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和联系。 | 帮助学生理解内在联系 课堂反馈,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和科学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
了解了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特点之后,利用答题游戏,对所学内容进行检验,鼓励学生上台对战。 对战结束,显示分数、答对、答错情况,组织学生对游戏结果进行评价,对答题游戏中反映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提醒学生易错问题: 光反应在光下才能进行,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暗反应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因此在无光条件下不可以长期进行。 展示图片,通过图片进行总结,回归光合作用反应式。 根据反应式,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答题游戏。 对战结束,显示对战结果。学生对对战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学生自行组织语言,概括光合作用的概念。 | 课堂反馈掌握情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游戏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使学生印象深刻。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
设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在PPT上展示: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①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有机物的量 ②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O2的量 ③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 由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思考:1.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根据影响因素,思考在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哪些措施?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5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利用智慧展台对成果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与外因,PPT同步展示。 根据影响因素,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采取的措施: 1.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给大棚中的作物补光。 2.补光时选择红光和蓝紫光 3.合理密植,进行间作、套种,合理利用不同的光照强度。 4.白天适当提高大棚中的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 5.“正其行,通其风”,提高田地中CO2浓度。 6.及时灌溉、施肥。 7.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引导学生对2、3、4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最后,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对本节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课下完善思维导图。 | 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翻阅课本。 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上台使用智慧展台,拍照展示。 学生观看PPT,进行分析。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回忆本节内容,构建思维导图。 学生记录作业 |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探究合作精神 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